第1362回-故宮數位藝術教育與STEAM教學

感謝姚述勤老師邀約,10/25 我到南投國中參加「故宮數位藝術教育與STEAM教學」研習,由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資訊統合運用科科長吳紹群先生主講。

聽講重點摘要:

  • 中小學學生參觀博物館時時間有限,能做的活動也有限,故宮與中小學教育應該可以更深度的結合。思考數位的方式可以改變什麼?
  • 故宮從2014年開始做數位藝術教育,爭取國發會預算,推動方法自己想。
  • 故宮一年有500萬遊客,外國人居多,故宮資源若只有遊客能接觸到實在是非常可惜。
  • 改變:把故宮資源帶到學校去。
  • 早期:1.老師出作業,指定學生去特定的故宮網頁上查看。2.老師自行運用故宮網站上的資源來備課。
  • 盤點故宮數位內容,四類型:
    1.數位學習系統(內容難度不太適合中小學學生)、影音頻道、MOCCs 與交大合開,也不太適合中小學學生、APP
    2.數位學習資源:典藏資料庫、主題網頁、電子書、Open Daat
    3. 沉浸式數位內容:VR AR  楊昌詢主動搭橋、缺嚴肅內容?難設計教學活動一次只能一人玩?(已有想出解法了)
    4. 操作型數位學習:3D建模 毛公鼎 翠玉白菜 STEAM MAKER 無人機 Scratch 雷切 micro:bit
  • 每年與30所左右學校到校合作,2018年已滿,可洽談 2019年合作意向

STEAM 在藝術教育的優勢


超精采的完整論述!
  1. 多感官接觸
  2. 長時間熟悉構形
  3. 抽象解構文物
  4. 體驗製作程序
  5. 刺激文創創意
  6. 觸發情境

故宮STEAM教案!我超愛!

故宮 STEAM 巡迴車

LoiLoNote

  • 這次研習我帶 iPad + Apple Pencil 嘗試用 LoiLoNote 做筆記
  • 因為 LoiLoNote 原本就不是筆記軟體,所以不能強求
  • 當場拍照整合到筆記中很方便,且可以直接在照片上手寫加註
  • 錄音時不能手寫,手寫時不能錄音
  • 錄音前要先決定要錄幾秒, why? 

以下是寫網誌前的內心戲:

分支節點的糾結:

我對故宮博物院的組織與執掌完全不了解,查詢了一下相關資訊:


關於「教育展資處」,我不太了解單位名稱的含義,看了以下掌理事項,我推想大概就是六班的國小之「教導處」,教務+訓導 那像吧?
  1.  教育推廣活動與觀眾服務之規劃與執行及志工之訓練管理。
  2. 本院與展場之規劃設計及其相關設施之管理與維護。
  3. 資訊業務軟硬體設備之研究、規劃、管理及維護。
  4. 網路資訊服務之規劃、建置、管理、維護及推廣。
  5. 其他有關教育展資事項。
「教育展資處」之下設有五科,我看吳紹群先生的簡介資料,看不出他是哪一科的科長?
  1. 教育推廣科
  2. 展示設計科
  3. 觀眾服務科
  4. 資訊硬體科
  5. 資訊軟體科
在 2017年的網頁台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協會-圖資研習中,其中講者介紹:
  • 吳紹群副研究員,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教展處副研究員兼資訊統合運用科科長,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所博士班。研究領域為博物館科技應用、資訊組織、電子出版、圖書館學等。主要負責數位典藏、博物館數位教育推廣、數位展演、專案管理等職務。
出現了「資訊統合運用科」,在2018年6月8日的最新消息 -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NCT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網頁中,也同樣出現「資訊統合運用科」。

後設思考:

  • 我要動筆寫此篇網誌時,卡在一個問題:我只知道吳紹群先生是科長,但我不知道他是哪一科的科長。
  • 因為我糾結在「他是哪一科的科長」此問題上,所以我就無法動筆寫這對此篇網誌的內容,一定得先查出來我才能動筆。
  • 這樣的思考風格,很容易在學習的時候卡在一個分支節點上無法專注在學習主軸上,我會有這樣的問題,也許我的學生中,有人也有類似的問題,該怎麼樣觀察找出這樣的孩子,我又能提供什麼協助呢?

看更多研習當天的活動照片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第1918回-師師有法寶-4-雄-筆順練習-南一-康軒-翰林-國小國語- QR Code 大合集

第1804回- Google 文件如何一次看兩頁?

第1670回-自主學習-如何印出中英對照的 TED 演講逐字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