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1回-台灣十二年國教-5-素養就是能將知識活學活用
今天吃早餐配報紙,在20190820聯合報的民意論壇/教育 A12 版看到一篇「素養…是融會貫通的活知識」,忽然有一種更懂什麼是素養教學的感覺。
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的張芬芬老師,她也是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。
本回網誌是我看了「素養…是融會貫通的活知識」此文的摘要筆記:
blogger 沒有表格工具,用 線上網頁編輯器 製作
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的張芬芬老師,她也是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。
本回網誌是我看了「素養…是融會貫通的活知識」此文的摘要筆記:
blogger 沒有表格工具,用 線上網頁編輯器 製作
作者的論述
傳統教育 | 十二年國教 | |
最有價值的知識 | 各學科的抽象知識 | 生活應用跨領域 |
目標對象 | 培養菁英 | 全民教育 |
追求價值 | 卓越 | 適性揚才 |
世界思潮 | 去核心、反主流、多元價值 | |
未來職場需求 | 活用知識、合作創新批判力 | |
課程目標詞彙 | 知識、觀念、能力、 技能、情意、態度 |
素養=>活用跨域知識/能力 |
學習應有的樣貌
- 不該是機械式的死記硬背,而應是有機的領會理解
- 每個孩子都有舞台發揮自己的優勢智能
- 點燃孩子自主探究的熱情
- 引領孩子樂於思考與探索
素養教學的關鍵
- 背多分與講光抄固該揚棄,但也不宜落入非此即彼的思維,現在並非要揚棄所有記憶、講述、抄寫
- [陳伯璋教授]若僅表面採統整課程形式,教師卻缺乏單科整體知識架構的認識,學習將流於零散,甚至較過去的單科更零散、膚淺
統整還是分科?
- 張芬芬老師的另一篇文章:十二年國教的統整課程與分科課程:對立?取代?互補?
-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2019,8(1),頁 195-200
我的想法:
- 學校不是學習的唯一場域,政府也要把心力多放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。
- 上課時間不是無限多的,一定得有所取捨。
- 課程綱要的制定應該要有時間觀念。
- 深思人生的一百萬種可能,在這影片中,我看到不應以學術成就來評論一個人的人生,身為老師如何讓「每個孩子」都能找到能夠安身立命的知能,是我還需要很努力很努力去追尋的。
Eastern Chen 觀點:
- 引用自臉書貼文,上一波九年一貫課改,調訓不少現場教師,細讀數學課綱。但這一波課改,似乎把老師當神人,以為課綱自己讀讀就能了解,然後,開始玩跨域、求素養。
留言